化学工程师

未来电动汽车会是一部移动的智能终端,专家企

 

谈民强:全国的汽车产业链呈现明显的区域化特征,产业集群基本形成,包括长三角、珠三角、成渝、东北三省、京津冀集群和以武汉为中心的中部区域等。在产业布局上,各区域之间也存在一定差异。

7月10日上午,长江日报“云端会客厅”邀请到全国人大代表、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、技术中心党委书记、主任谈民强,武汉大学教授、博士生导师、湖北省化学电源材料与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艾新平,路特斯科技副总裁兼路特斯科技研究院院长唐慧芳,围绕上述话题,接受长江日报记者访谈。

唐慧芳:从技术发展的方向来看,第一要突破的是高算力的芯片;第二是突破基础的工业软件的限制;第三是涉及人工智能软件的算法;第四是电池关键技术的突破。这些需要借助社会力量融合各方面资源,带动整个行业发展。

长江日报:加速打造全国汽车产业高地,还应从哪些方面发力?

唐慧芳:发展汽车产业,人才仍然是关键。在研发型企业和机构落地时,本地人才能及时注入技术力量,会逐步形成集聚效应,形成人才品牌,汽车产业上下游自然聚集,推动产业发展。

路特斯科技副总裁兼路特斯科技研究院院长唐慧芳

谈民强:汽车产业链长,涉及的技术领域较多。从产业链布局来看,湖北必须打造具备区域特色的核心研发能力,以研发为基础推动产业化落地。其中就包括汽车芯片、软件以及电池领域。

艾新平:从动力电池产业来讲,目前仍是中、日、韩三分天下。我国与日韩的技术水平是持平的,产品实现了与世界知名整车企业如奔驰、宝马的定点配套,这说明我国动力电池技术水平已经得到国际的广泛认可。另外,相比日韩,我国动力电池产业规模的市场占有率更高,产业链更完善。总体而言,中国动力电池技术有全球第一梯队的领先实力。

观点:如果把传统汽车比作具有简单功能的手机,未来的电动汽车显然就是一部智能手机。

长江日报:电池,被称作新能源电动汽车的“心脏”。湖北的动力电池产业是否已具备足够的竞争力?

互联网企业跨界造车不是昙花一现

艾新平:开发高比能、高安全、长寿命、低成本的动力电池,是整个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关键,也是提升产业技术竞争力或者市场竞争的关键。

从行业特征而言,动力电池是技术密集型行业,技术的更新换代速度非常快。湖北作为科教人才强省,在电池领域,理应拥有更大的话语权和更优渥的发展土壤。

观点:互联网企业跨界造车不是昙花一现。这一轮转型变革对整个汽车工业来讲是非常积极的。

谈民强:有两点要关注:第一是要区域化,目前我国汽车产业集群已基本形成,要依据集群自身的区域性,把区域内的供应链打通;第二是“补强”,芯片、基础材料会影响整个产业链的安全,要针对不同集群的特性进行有倾向性的布局。

长江日报:如何理解当前新能源汽车“引爆”市场这一现象?

形成产业竞争力并非一蹴而就,而是精耕细作、持续投入,结合汽车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,提早开始研发。

但这些跨界企业在造车方面基础较薄弱。从汽车产业持久创新发展来看,需要强强联合、优势互补,让互联网企业与汽车企业进行整合或者联合来促进融合创新发展。

艾新平:这种跨界现象说明汽车产业的属性变了。汽车正由一个简单的出行的机械产品转变为集数字化、信息技术、人工智能、移动互联网等技术于一体的移动终端产品。如果我们将传统的汽车比作一个具有简单的电话和短信功能的手机,未来的电动汽车显然就是一部智能手机。这种跨界,有利于智能网联技术与汽车技术的深度融合,实现科技赋能未来出行,推动交通变革。

【来源:长江日报-长江网】

谈民强:肯定不是昙花一现。特别是在智能化、电动化方面,未来会产生和传统汽车厂家齐头并进的优势企业。现在的用户尤其是90后、00后,甚至比我们更懂车,对车的要求更高。所以现在车企更注重以客户为中心的体验式设计和开发。